自我探索 – 知道我是誰
「很小的時候,爸爸曾經問我,我長大後要做什麼? 我….」這是羅大佑先生作詞作曲的一首歌:「我的志願。」
  幾乎每個人都或許曾經被問過:「你長大後要做什麼?」,或者曾經如此問自己:「我將來想做什麼?」,這樣的動心起念,可以說是生涯探索的起點。從小到大,我們都因時因地有許多願景,實現一個又作了另一個。
  生涯願景,英文作「Vision」,從眼中穿透未來。大至我們整個國家、一個企業體,小至我們個人。「願景」引領著我們的方向與對未來的盼望。看過哈利波特的魔法石嗎?該書的作者-羅琳女士,在出版本書之前,是個領失業救濟金的單親媽媽,如果她不相信自己可以成為作家,恐怕我們也無緣一窺魔法師的世界。
  「慢慢慢慢,我才知道,總統只能有一個,慢慢慢慢,我才知道,……」慢慢慢慢,我們都知道,生涯願景,需要!+o+*+%+#+$+*** 各種條件的符合,才能有所實現。慢慢慢慢,我們也發現,願景會跟著我們成長的境遇不同而有所調整。而我們也會產生這樣的疑問,我適合從事這個生涯嗎?於是「我是誰?」、「我又要往那裡去?」這樣的問題又常在我們腦海裡。
  不知道那位哲人說了這麼一句話:「知道你是誰比知道你要去那裡更重要。」
我是誰?
我喜歡做什麼?我會有興趣和意願去投入
我具備那些能力?我可以做到那些事,我做這些事總是較有成就感
我具有什麼樣的特質?我比較適合做些什麼樣性質的工作
在我的生命中,我重視什麼?我不必擔心做的事違反我的信念
我喜歡的工作和休閒為何?
我希望一生中可以成就的目標?
我有何資源?包括家庭/個人/同學/朋友/師長/經驗。
我的限制為何?
如果我們每一個人,能夠清楚的回答這些問題,然後,我們要問,這樣的一個我,適合什麼樣的生涯?或者,該如何實現我的生涯願景。

一、我喜歡做的事—生涯興趣探索
  如果有人問你,你喜歡做什麼事?將來要做什麼?
  這一刻,跑到你腦海的是什麼?把它寫下來
  在做那一科事情的時候,你可以做上半天哩
  從小到大,你曾經想過要作的工作?
  這是檢視自己興趣最簡單的方式,也是相當主觀的方式。可是,我們自己常常會覺得不確定自己喜歡做的事,是不是可以作為職業或可不可以獲致成功。運用測驗是一個較為客觀的方式,用以幫助自己瞭解自己的職業興趣。本章介紹兩種職業興趣測驗-「生涯興趣量表」、「我喜歡做的事」職業興趣量表。

(一) 生涯興趣量表
認識生涯興趣量表---

 生涯興趣量表係根據生涯學者John Holland的理論所編製。他認為我們每個人在選擇工作時,或者在工作的表現中,我們也在表達自己的個人興趣和價值。經過長期的研究,Holland將人和環境歸納為六個類型。分別是「實際型」、「研究型」、「藝術型」、「社會型」、「企業型」、「傳統型」。Holland 相信,「人」、「境」適配,較有可能造就一個穩定和快樂的工作者,也就是說,藝術類型的人,如果能夠在一個藝術的環境中工作,必定happy!Happy!(國內通用版本為現代潛能中心所編製。)

它可以幫助你---

 一般程度的大學生約需30分鐘來完成這個測驗。做完這個測驗,可以協助我們瞭解自己的生涯類型組合,到底我是屬於那三種或數種類型的組合,而這代表的意義為何?進一步了解自己適合的生涯發展方向。

何處去找它---

 這是有版權且需要輔導老師才可以施作的測驗,你必需親自到諮商輔導組來作測驗,並且預約一位老師的時間,才能得到測驗的結果。

(二)我喜歡做的事職業興趣量表
認識她

 這是美國勞工部職業訓練局為了幫助他們國中程度以上的勞工做職業選擇所編製的一份興趣測驗。從民國73年開始,我國勞委會職訓局經過美國勞工部的授權,正式將該量表修訂成適合我國文化的職業興趣測驗。(本量表係由林一真與黃堅厚(民78)所編製。)

它可以幫助你

 這個測驗包括十二了興趣範圍共168個題目,約20分鐘可以做完。作完這個測驗,我們可以得到自己在下列十二個興趣範圍的分數:「藝術」、「科學」、「動植物」、「保全」、「機械」、「工業生產」、「企業事務」、「銷售」、「個人服務」、「社會福利」、「領導」、及「體能表演」等。它有兩種解釋的方式:1.自我比較,自己和自己比較,你在那一個或那幾個興趣範圍的分數較高。2.和別人作比較。你可以和其它大學生的興趣分數比較,或許你會發現,你以為自己在藝術的興趣很高,不料,和別人比較,竟然差不多。但是,我認為,興趣很難和別人比較,每個人喜歡的深度和廣度可能都有不同,測驗很難瞭解這點。因此,與生涯輔導人員談談會有幫助的。

何處去找它---

上網作測驗
  職訓局已經將本測驗上網了,而且是圖形版喔!作完了,它還會給你一份書面解釋。(網址:http://www.cla.gov.tw/xjc/explore.htm)
  輔導老師的話:上網路作測驗很方便,可是有潛在的誤導風險。沒有測驗是萬能的,書面解釋是標準化,沒有考慮你個人獨特生命歷程及你所學習到的職業資訊,所以要非常小心,不要把他當成「半仙」,因為,不深入了解,也可能讓他變成是「王祿仔仙」。諮輔組的輔導老師可以協助你解釋這份測驗的結果,不過要先來預約喔!

職業興趣和工作Q&A

Q:從事自己有興趣的工作,就會比較有成就嗎?
A:一般而言,作自己有興趣做的事,會比較有意願、有動機去投入工作,當然也較有機會有所成就。但影響成就的因素太複雜了,成就的界定也因人不同而不同。如果以社會所定義的成就,例如:事業成功、被肯定等…,NO。

Q:從事自己有興趣的工作,就會比較樂在工作嗎?
A:是的。根據研究,作自己有興趣的事的人,比較滿意自己的生涯選擇。但有時,影響工作滿意的因素也太多了,工作環境、主管、同事、薪資、福利等等,難於以一概之。

Q:選擇自己有興趣的工作,會作得比較久嗎?
A:是的。一般而言,穩定性較高。根據林一真、黃堅厚的研究,作自己有興趣的事的人,經過五年的追蹤調查,60%以上的穩定性。

Q:現在沒興趣,可以培養出興趣嗎?
A:是的。只要自己有意願,應該是可以的。但是,是任何其它人勉強不來的。試想,自己如果有其他興趣,在興趣未被滿足的情況下,是很難生出意願的。

二、我的能力取向
  和工作成就相當有關係的是「能力」。我們說得是,和工作有關係,和人生幸不幸福、快不快樂,可能有關係,可能沒關係。如果,你相信工作是你生涯的全部,就有關係,如果不是,關係就未必那麼大。
  擔任公關工作,需要良好的協調能力、口語表達能力等,如果你具備這樣的能力,又從事這樣的工作,可能很容易獲得賞識,得到晉升,但這樣的能力對於從事IC設計工作而言,未必派得上用場。因此,
‧ 了解自己的能力取向
‧ 了解各項工作或職業所需具備的能力
‧ 根據自己的能力尋找適合的職業,往往是「適才適所」的生涯抉擇。
  然而,從事自己有能力做的工作,就會比較樂在工作嗎?卻不見得,因為樂在工作往往與個人興趣、特質、或人生目標有關。我們看到很多人具備某些職業的特長,卻寧可捨棄,即是如此。
  想檢視自己的性向(能力)類型嗎?請按這裡,(link至「生涯能力檢核表.doc」)可以下載「我的能力檢核表」

三、我的人格特質和價值觀
  我具有什麼樣的特質?
  什麼樣的特質的人適合從事什麼工作?過去一直有學者專家從事這方面讀研究,可是很少得到一致的結果。但是,不同職業因所從事的工作內容不同,特別適合具備某些人格特質的人。例如:從事社會福利或服務人群的工作,由具有同理心的人來擔任應較為得心應手。從事科學研究的工作者,需長期投入實驗,勢必需要具備情緒穩定的特質。作家、劇作家創意必要豐富,而從事金融工作者,必需對數字精準且細心,否則處在緇銖必較的環境中,恐怕也會緊張不安。因此,了解自己的性格及人格特質,在生涯發展的過程中,也會幫助我們做更好的生涯選擇。
  或許有人會說,我要訓練我自己,讓我更外向,這樣我會不會比較容易成功?當然,這是可能的。認識一位同學,他說他的父親好像友雙重人格,開了一家服飾店,有客人進門時,他好容易就和客人打成一片,不認識他的人以為他是很隨意的人,也很容易交心,喜歡熱鬧,但是,事實上,在家裡的時候,他幾乎不苟言笑,對孩子也甚為嚴厲。你認識這樣的人嗎?你對這樣的人感覺如何呢?如果是你,你會做這樣的選擇嗎?

想知道自己的的人格特質類型嗎?
  其他如價值觀、人際關係等,也是影響生涯選擇的重要因素。做律師,理論上應對當事人的立場提出辯護,但若是他發現如法認同當事人的行為處事,或對當事人的對錯有不同的看法,而無法執行其律師的職責,這樣價值觀的混淆,可能對其律師生涯有重要影響。這 樣的例證在法律相關影集裡,隨處可見。科技公司有美好的前景,優渥的待遇,但若重視個人生活風格或希望多時間陪家人者,可能就會面臨相當的衝突。價值觀的衝突,往往是生涯轉折中的重要因素。
  按這裡,可以下載「人格特質檢核表」。(link至「人格特質檢核表.doc」)

  想知道自己的的價值觀嗎?
  按這裡,可以下載「我的工作目的檢核表」,(link至「我的工作目的.doc」),以檢視你的工作價值觀為何。
【部份文字取材自林一真(民89年)編纂「89年度生涯輔導工作坊--生活彩虹」手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免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